欢迎访问云南大理交通运输集团公司官网!
文化中心/Culture center
文化中心
身边榜样 | 接过父辈接力棒,勇敢破浪前行
来源:企业文化部 | 作者:蒋叶清 | 发布时间:2024-08-09 | 126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人物介绍

张钟群,中共党员,2010年进入大理交运集团公司,先后在剑川驾校、祥云清华洞驾校、下关驾校任职。荣获2023年度“大交模范”称号,多次荣获“先进生产工作者”“优秀共产党员”“业务能手”“安全生产先进个人”荣誉称号。

勇气为“船”,魄力为“帆”

2020年,对于张钟群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。2019年疫情爆发,剑川分公司也在这一年搬进了新客运站,面对停工、停产以及较高的经营成本,他临危受命回到剑川分公司任总经理一职,肩负起了带领团队开拓进取的重任。

虽然他以前并没有接触过客运业务,感觉自己是老兵新战士,心里面没有底气,但还是慢慢沉下心来想,慢慢去尝试,一步一个脚印去做。

因为沙溪客运市场环境复杂,导致剑川分公司投资的两辆中巴车一直处在停运状态。如何把闲置车辆运营起来,成为了他的“心头刺”。

2021年5月,面对市场竞争者的罢运、围堵,他的内心无比害怕,但他仍顶住压力、克服恐惧,坚决将两辆中巴车开到沙溪客运站投入使用,沙溪客运市场由此开辟。

随着大理州定制客运的势头逐渐兴起,于是他立马外出培训学习。回来后,他及时在公司内部宣贯所学内容,将定制客运工作提上了日程。

开展定制客运在企业并没有前例,他携带团队自学自研,在各个行管部门之间来回协调,以及和信息技术中心多次联系对接以后,大理交运集团公司网约车平台“大交出行”从此诞生了。

张钟群说:“沉下心慢慢去想、去做,就一定会得到回报。”

因为他敢为人先的勇气,抓住了定制客运的市场机遇,沙溪定制客运市场实现了从无到有,并实现规模化。目前,沙溪市场拥有两辆大客车、一辆中巴车以及24辆定制客运,且实现了较好的运营效果。

在闲置资产的盘活方面,更是展现了张钟群的经营智慧和资源整合能力。张钟群干工作,主打一个“合理利用,变废为宝”,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利用,将闲置的房间租赁给商户,并将客运站闲置场地开展“驾培”业务,沙溪的学员占了剑川分公司驾校的三分之一,这让原本闲置的沙溪客运站重新焕发生机。

除了在定制客运和资产盘活上大有文章以外,张钟群在其他特色亮点工作方面,也有着令人瞩目的成绩。他积极打造“剑川班线、城际快车、城乡公交、农村客运、出租车一体化经营”,还积极开展“摩托车下乡培训业务”。他的每一项决策和举措,都为剑川分公司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。

2023年,剑川分公司共新增153辆农村客运车,他们亲切地把这些农村客运车辆称为“小绿豆”。这些“小绿豆”穿梭在大街小巷上,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。

公私分明,做好“管与理”

“看着比较高冷、不好接近”是很多人对张钟群的评价,但他本人是一个不善言辞,讲究实效的年轻干部。在工作中他认真负责,严格要求每一位同事,是一名严厉的领导。

平日里,他对驾驶员有着高要求、严标准,每个驾驶员都必须牢记并践行“五不两确保”,还要用心用情服务好每一位乘客,这是驾驶员的“军规”。驾驶员们不仅积极践行这条“军规”,还充当了“导游”一角,不仅熟悉本地路线,面对游客的询问和求助,驾驶员都能热情、详细解答。

因为他是总站子女,从小在企业成长,很多老员工都看着他长大,但他现在作为领导,反而要去管理这些看着他长大的长辈。有的长辈就经常调侃他:“小时候我还抱过你,现在你要来管我了。”

张钟群却说:“我永远都是对事不对人,在工作上我们要把工作做好,私底下我不会有任何领导架子,该怎么称呼您还是怎么称呼,我会保持该有的礼仪和尊重。”不难看出,张钟群是一个负责任且公私分明的领导干部。

生活中,他也会主动关心同事,和同事们相处的如兄弟般,大家都把他当作大哥哥,亲切的称他为“群哥”。也是因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“公私分明”,为剑川分公司创造了一个和谐良好的工作氛围。

因岗位优化,专人专岗已不符合剑川分公司的实际情况,多项新增加的业务,导致工作量变大,但是每个员工都愿意主动学习新业务,主动承担工作责任,包车、售票、安全检查等工作都能完成,每个人都是工作“多面手”。

铭记家训,传承精神

张钟群时刻不忘父辈精神的传承,他说:“过去父辈们取得的辉煌,是苦出来的,是靠脚踏实地的努力,一步一步积累而来的,他时刻以父辈们为榜样。”

正是因为来自父辈的感召,张钟群始终保持吃苦耐劳精神。同时,他坚信把心思放在工作上,经得起风雨,耐得住平淡,做好自己,成绩是一定会被看到的。

展望未来,张钟群说:“父辈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上,现在正是企业需要我们的时候,我们这一辈当不畏磨难,勇于担当,和企业一起走下去,与企业共进退。”